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熱泵系統(tǒng)及冷熱水機組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熱泵系統(tǒng)及冷熱水機組。
背景技術:
對于風冷冷熱水機組冬天外機結霜會影響機組的性能并且霜不及時化掉,會越積越厚,會影響機組的可靠性。目前對于產品化霜方法大多數(shù)是通過切換室外機制冷制熱模式來進行化霜,需要機組停機進入化霜模式,同時制熱效果衰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機組需要停機進入化霜模式同時制熱效果衰減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熱泵系統(tǒng)及冷熱水機組。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包括:設置在室外換熱器進風流道上對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
所述除濕裝置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除濕膜,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濕空氣進口,另一端設有位于進風流道上的干燥空氣出口。
除濕膜內設有連通濕空氣進口和干燥空氣出口的空氣流道,除濕膜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形成吹掃氣流道,所述殼體的側面設有連通吹掃氣流道的吹掃氣進口和吹掃氣出口。
優(yōu)選地,所述除濕膜呈管狀,其一端連通濕空氣進口另一端連通干燥空氣出口。
進一步的,所述濕空氣進口連接濕空氣輸入管道,所述濕空氣輸入管道上設有第一氣體壓縮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吹掃氣出口通過回收管道連接濕空氣輸入管道,所述回收管道上設有第二氣體壓縮設備。
優(yōu)選地,所述干燥空氣出口設有連接吹掃氣進口的分支管。
第二氣體壓縮設備包括:第二壓縮機和氣液分離器。
優(yōu)選地,除濕膜的材質為高分子膜或中空纖維膜。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熱泵系統(tǒng),使用上述的預除濕結構。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冷熱水機組,使用上述熱泵系統(tǒng)。
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本發(fā)明通過在室外換熱器的進風流道上設置對將要流經(jīng)室外換熱器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降低流經(jīng)室外換熱器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從而避免室外換熱器在換熱時結霜而影響性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簡圖;
圖2為本發(fā)明除濕裝置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室外換熱器1為翅片換熱器,通過風機帶動空氣流動進行接觸式換熱,其中,室外換熱器1的進風流道上設有對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2,降低流經(jīng)室外換熱器1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從而避免室外換熱器1在換熱時結霜而影響性能,也無需機組停機運行化霜模式導致制熱效果衰減。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中,除濕裝置2具體包括:殼體21和除濕膜22,殼體21內設有安裝除濕膜22的空腔,且殼體21的一端設有濕空氣進口211,另一端設有位于室外換熱器空氣進風流道上的干燥空氣出口212,除濕膜22內設有連通濕空氣進口211和干燥空氣出口212的空氣流道,使進入空氣流道上的空氣經(jīng)過除濕膜滲透降低水蒸氣的含量變成干燥空氣。
在具體的實施例中,殼體21呈管狀,除濕膜22與殼體21對應也呈管狀其一端連接濕空氣進口211另一端連通干燥空氣出口212,且除濕膜22與殼體21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形成吹掃氣流道,且殼體的側面設有吹掃氣進口和吹掃氣出口。其中,吹掃氣出口214連接回收管道,回收管道上設有第二氣體壓縮設備在吹掃氣出口214抽取濕空氣,且第二氣體壓縮設備具體為第二壓縮機41和氣液分離器42,通過第二壓縮機從吹掃氣出口214抽取濕空氣使除濕膜的空氣流道的內壁與吹掃氣流道的外壁持續(xù)保持壓差。濕空氣進口211連接一根濕空氣輸入管道,且濕空氣輸入管道上設有第一氣體壓縮設備,具體為第一壓縮機3,同時也可設置氣液分離器,可源源不斷的抽取濕空氣輸入濕空氣進口211提供壓縮氣體。同時回收管道與濕空氣輸入管道連接形成氣體回路,形成一個連續(xù)不間斷的干燥過程。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在干燥空氣出口212設置連接吹掃氣進口211的分支管,通過干燥空氣出口212的干燥氣體吹掃水蒸氣。
除濕膜的具體材質可以為高分子膜或中空纖維膜,具體除濕原理為:空氣流道的經(jīng)過空氣時,除濕膜的外壁和經(jīng)過空氣的內壁形成壓差,因水蒸氣在其中的透過速率比較較大,其滲透系數(shù)比氮氣、氧氣或其他一些空氣中的微量氣體高至少兩個數(shù)量級,使水蒸氣自動向除濕膜的外壁滲透從氣體中分離。
因水蒸氣很容易集聚甚至是冷凝于除濕膜的外壁(滲透側),造成兩側水蒸氣壓差減少,透過率下降,可通過在干燥空氣出口設置連接吹掃氣進口的分支管,通過小部分干燥吹掃氣經(jīng)過吹掃氣流道將聚集在除濕膜的外壁的水蒸氣從吹掃氣出口帶出至殼體外,或者在吹掃氣出口連接回收管路通過壓縮機抽氣,使除濕膜的內外始終存在水蒸氣分壓差,保證水水分子不斷向外擴散,形成一個連續(xù)不間斷的干燥過程。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熱泵系統(tǒng),使用上述預除濕結構。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冷熱水機組,使用上述熱泵系統(tǒng),冷熱水機組具體為風冷式冷熱水機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室外換熱器(1)進風流道上對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裝置包括:殼體(21)、設置在殼體內的除濕膜(22),所述殼體(21)的一端設有濕空氣進口(211),另一端設有位于進風流道上的干燥空氣出口(212)。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膜(22)內設有連通濕空氣進口(211)和干燥空氣出口(212)的空氣流道。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膜(22)與殼體(21)內壁之間設有間隙形成吹掃氣流道,所述殼體的側面設有連通吹掃氣流道的吹掃氣進口(213)和吹掃氣出口(214)。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膜(22)呈管狀,其一端連通濕空氣進口(211)另一端連通干燥空氣出口(212)。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濕空氣進口(211)連接濕空氣輸入管道,所述濕空氣輸入管道上設有第一氣體壓縮設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掃氣出口(214)通過回收管道連接濕空氣輸入管道,所述回收管道上設有第二氣體壓縮設備。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空氣出口設有連接吹掃氣進口的分支管。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氣體壓縮設備包括:第二壓縮機(41)和氣液分離器(42)。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濕膜的材質為高分子膜或中空纖維膜。
11.一種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至10任一項所述的預除濕結構。
12.一種冷熱水機組,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1所述的熱泵系統(tǒng)。
技術總結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室外換熱器的預除濕結構、熱泵系統(tǒng)及冷熱水機組,包括:設置在室外換熱器進風流道上對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本發(fā)明通過在室外換熱器的進風流道上設置對將要流經(jīng)室外換熱器的空氣進行預除濕的除濕裝置,降低流經(jīng)室外換熱器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從而避免室外換熱器在換熱時結霜而影響性能,也無需機組停機運行化霜模式而導致制熱效果衰減。技術研發(fā)人員:張龍愛;劉金喜;黃萬基;陳祥坤;黎俊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珠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研發(fā)日:2019.10.15技術公布日: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