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
背景技術:
用于發(fā)酵過程作為活細胞催化劑的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類,來源于自然界大量的微生物,從中經分離并篩選出有用菌種,再加以改良,貯存待用于生產。
在使用者對食用菌種進行培養(yǎng)時,需要用到培養(yǎng)箱,然而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箱在培養(yǎng)過程中,由于培養(yǎng)箱外界環(huán)境的差異,大多為人工對培養(yǎng)箱內部環(huán)境進行調節(jié),繼而恒溫恒濕效果差,不可對培養(yǎng)箱內部食用菌種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進行調控,繼而影響食用菌種的培養(yǎng)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解決了傳統(tǒng)培養(yǎng)箱在培養(yǎng)過程中,恒溫恒濕效果差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部栓接有加熱底座,所述箱體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撐腳,所述箱體的右側通過鉸鏈鉸接有箱門,所述箱門正面的中心處栓接有拉柄,所述箱體正面底部的中心處橫向栓接有支撐座,所述箱體正面底部的右側栓接有控制器,所述箱體左側的中心處栓接有固定架,所述箱體內腔的底部橫向栓接有放置架,所述箱體內腔底部的中心處栓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架和放置盒的內腔均開設有通氣孔,所述箱體的內腔設置有恒溫恒濕機構。
優(yōu)選的,所述恒溫恒濕機構包括溫濕度傳感器、水箱、增壓泵、三通管、歧管、噴霧頭、均流板、均流孔和電動散熱扇,所述箱體內腔頂部背面的中心處嵌設有溫濕度傳感器,所述支撐座頂部的左側栓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連通有增壓泵,所述增壓泵的出水口連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兩端均連通有歧管,所述歧管遠離三通管的一端貫穿箱體并連通有噴霧頭,所述箱體內腔的頂部栓接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內腔的四周均連通有均流孔,所述固定架和箱體相向的兩側均連通有電動散熱扇。
優(yōu)選的,所述噴霧頭位于均流孔的頂端,所述均流孔設置為陣列狀結構,所述均流孔的孔徑至少為五厘米。
優(yōu)選的,所述電動散熱扇的正面連通有濾塵網,所述濾塵網的網眼面積小于三平方毫米,所述水箱正面的左側豎向嵌設有液位計,且液位計的刻度數值由下至上依次呈遞增狀態(tài)分布。
優(yōu)選的,所述箱體的內腔栓接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的厚度至少為兩厘米。
優(yōu)選的,所述箱門內腔的中心處嵌設有觀察窗,且觀察窗的材質為鋼化玻璃,且鋼化玻璃的厚度至少為五厘米。
優(yōu)選的,所述歧管的表面通過螺栓螺紋連接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背面與箱體的正面栓接,所述三通管的內腔連通有電動蝶閥。
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
1、本實用新型通過溫濕度傳感器的配合,可對箱體內部溫度和濕度進行感應監(jiān)測,通過增壓泵提供驅動來源,水箱、三通管、歧管、噴霧頭、均流板和均流孔的配合,可對箱體的內腔進行均勻噴霧處理,繼而增強箱體內部環(huán)境的恒濕效果,通過電動散熱扇的配合,可對箱體內部的熱量和濕氣進行排出換氣,繼而增強箱體內部的恒溫效果,繼而使箱體內部環(huán)境保持在最佳恒溫恒濕狀態(tài),利于食用菌種的正常培養(yǎng)工作。
2、本實用新型通過均流孔設置為陣列狀結構且孔徑至少為五厘米,可對箱體內腔的頂部進行均勻噴霧處理,可對放置架和放置盒內部放置的食用菌種進行均勻噴霧處理,保持箱體的恒濕環(huán)境,通過濾塵網,可對電動散熱扇進行濾塵處理,防止灰塵進入箱體內部出現環(huán)境污染,通過液位計,便于使用者對水箱內部水位變化進行及時觀察,通過保溫層,增強箱體內部保溫效果,防止箱體內部熱量出現快速散失,通過觀察窗,便于使用者從外側觀察箱體內部食用菌種的培養(yǎng)情況,通過固定件,增強歧管和箱體之間的連接穩(wěn)固性,防止歧管從箱體表面發(fā)生松動脫落,通過電動蝶閥,可對三通管的開合和關閉進行控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箱體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圖1所示放置架的結構俯視圖;
圖4為圖1所示固定架的結構右視剖面圖。
圖中標號:1、箱體;2、加熱底座;3、箱門;4、支撐座;5、控制器;6、固定架;7、放置架;8、放置盒;9、通氣孔;10、恒溫恒濕機構;101、溫濕度傳感器;102、水箱;103、增壓泵;104、三通管;105、歧管;106、噴霧頭;107、均流板;108、均流孔;109、電動散熱扇;11、保溫層;12、濾塵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結合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箱體的結構剖視圖,圖3為圖1所示放置架的結構俯視圖,圖4為圖1所示固定架的結構右視剖面圖,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的底部栓接有加熱底座2,所述箱體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撐腳,所述箱體1的右側通過鉸鏈鉸接有箱門3,所述箱門3正面的中心處栓接有拉柄,所述箱體1正面底部的中心處橫向栓接有支撐座4,所述箱體1正面底部的右側栓接有控制器5,所述箱體1左側的中心處栓接有固定架6,所述箱體1內腔的底部橫向栓接有放置架7,所述箱體1內腔底部的中心處栓接有放置盒8,所述放置架7和放置盒8的內腔均開設有通氣孔9,所述箱體1的內腔設置有恒溫恒濕機構10。
所述恒溫恒濕機構10包括溫濕度傳感器101、水箱102、增壓泵103、三通管104、歧管105、噴霧頭106、均流板107、均流孔108和電動散熱扇109,所述箱體1內腔頂部背面的中心處嵌設有溫濕度傳感器101,可對箱體1內部溫度和濕度進行感應監(jiān)測,所述支撐座4頂部的左側栓接有水箱102,所述水箱102的出水口連通有增壓泵103,所述增壓泵103的出水口連通有三通管104,所述三通管104的兩端均連通有歧管105,所述歧管105遠離三通管104的一端貫穿箱體1并連通有噴霧頭106,所述箱體1內腔的頂部栓接有均流板107,所述均流板107內腔的四周均連通有均流孔108,可對箱體1的內腔進行均勻噴霧處理,繼而增強箱體1內部環(huán)境的恒濕效果,所述固定架6和箱體1相向的兩側均連通有電動散熱扇109,可對箱體1內部的熱量和濕氣進行排出換氣,繼而增強箱體1內部的恒溫效果,繼而使箱體1內部環(huán)境保持在最佳恒溫恒濕狀態(tài)。
所述噴霧頭106位于均流孔108的頂端,所述均流孔108設置為陣列狀結構,所述均流孔108的孔徑至少為五厘米,可對箱體1內腔的頂部進行均勻噴霧處理,可對放置架7和放置盒8內部放置的食用菌種進行均勻噴霧處理,保持箱體1的恒濕環(huán)境。
所述電動散熱扇109的正面連通有濾塵網12,所述濾塵網12的網眼面積小于三平方毫米,可對電動散熱扇109進行濾塵處理,防止灰塵進入箱體1內部出現環(huán)境污染,所述水箱102正面的左側豎向嵌設有液位計,且液位計的刻度數值由下至上依次呈遞增狀態(tài)分布,便于使用者對水箱102內部水位變化進行及時觀察。
所述箱體1的內腔栓接有保溫層11,所述保溫層11的厚度至少為兩厘米,增強箱體1內部保溫效果,防止箱體1內部熱量出現快速散失。
所述箱門3內腔的中心處嵌設有觀察窗,且觀察窗的材質為鋼化玻璃,且鋼化玻璃的厚度至少為五厘米,便于使用者從外側觀察箱體1內部食用菌種的培養(yǎng)情況。
所述歧管105的表面通過螺栓螺紋連接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背面與箱體1的正面栓接,增強歧管105和箱體1之間的連接穩(wěn)固性,防止歧管105從箱體1表面發(fā)生松動脫落,所述三通管104的內腔連通有電動蝶閥,可對三通管104的開合和關閉進行控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時,在箱體1內部溫度和濕度低于溫濕度傳感器101的預設范圍值時,則使用者按動控制器5控制按鈕,則控制器5控制加熱底座2開啟對箱體1內部進行升溫加熱工作,接著控制器5控制增壓泵103開啟,增壓泵103將水箱102內的水供入三通管104內,接著水由三通管104分成兩路進入歧管105內,接著再由噴霧頭106將霧狀水汽噴向均流板107表面,接著水霧由多個均流孔108飄向放置架7內部的食用菌種表面,接著水霧由多個通氣孔9飄向放置盒8內部的食用菌種表面,繼而可對食用菌種進行恒溫恒濕處理,在箱體1內部溫度和濕度超過溫濕度傳感器101的預設范圍值時,則使用者按動控制器5控制按鈕,則控制器5控制兩個電動散熱扇109開啟,對箱體1內部的濕氣和熱量進行排出,使箱體1內部溫濕度環(huán)境達到溫濕度傳感器101的預設范圍值內,繼而使箱體1內部保持恒溫恒濕環(huán)境狀態(tài)。
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恒溫恒濕食用菌種培養(yǎng)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溫濕度傳感器101的配合,可對箱體1內部溫度和濕度進行感應監(jiān)測,通過增壓泵103提供驅動來源,水箱102、三通管104、歧管105、噴霧頭106、均流板107和均流孔108的配合,可對箱體1的內腔進行均勻噴霧處理,繼而增強箱體1內部環(huán)境的恒濕效果,通過電動散熱扇109的配合,可對箱體1內部的熱量和濕氣進行排出換氣,繼而增強箱體1內部的恒溫效果,繼而使箱體1內部環(huán)境保持在最佳恒溫恒濕狀態(tài),利于食用菌種的正常培養(yǎng)工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